学院首页 本站首页 机构职能 高教研究所 政策法规 统计信息 发展规划 专家解读 通知公告 下载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主页>>专家解读>>正文

第三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启幕
发布人:本站 发布时间:2017-06-05 访问量: 次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7年6月1日上午,科技教育•创享未来第三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北京开幕。本届创新周活动在中国教育学会的指导下,由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等承办。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积极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海淀区人民政府以“科技教育•创享未来”为主题,举办“互联网+教育”创新周活动。“互联网+教育”创新周至今已历时三载。
  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长萍发表致辞,她表示海淀是全国著名的科教大区,汇聚了全国最具权威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她强调要充分利用科教资源,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优良的师资力量汇聚更多的地区,更要全区域内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强调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已经成为改变教育的重要力量。他提出以慕课、微课程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国际化课程的共享势必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更加有效的传播。但这也是传统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应讲究多角度融合。他还认为我们正身处互联网教学时代开启的时刻,人类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聂风华阐释了在“互联网+教育”的大时代下我们应该有“融合”的概念,在融合的前提下实现多角度共同发展。通过机构融合,地域融合,领域融合以及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实现全社会共同发展。

创新周开幕启动仪式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互联网不仅改变了行业形态,同时还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对教育改变主要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未来,教育要发挥人类文明的引领作用,而技术将促进人类文明走向新的台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认为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模糊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站在教室的最中央。未来教育将发展为个性化、私人定制的教学形式,所以“VR+教育”也绝不能成为虚拟世界中的灌输式教学,“VR+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张生认为技术的变化深入到我们社会的本质,并从三方面来解读。首先他提到“AI+”的意义就是先进的生产力,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合这种生产力的人才。其次,提出未来学校管理创新——实现六个转变。不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培养创新人才,不是因为技术的需要,而是因为教育的需要,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最终强调要保持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人的差异性和人的社交网络是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慕课工作组组长李晓明始终认为在线教育是一场社会博弈,如今这一波在线教育浪潮,与十多年前的那一波有显著不同,优势在于教育成本的大大降低,效果明显提升。他倡导大学课程开放共享,使用具有开放共享精神的知识产权管理法律工具,实现通过合理化的方法,将知识共享给更多的人以供学习。

        
相关新闻:
江西教育网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新余学院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阳光大道2666号新余学院行政楼202、203、204室|邮编:338004|办公电话:0790-6666182 0790-6666979